夹缝中的重生
三代同堂,一家四口人,却居住在面积仅12平方米的房屋里。半平米不到的厨房、一平米加建的厕所、在阁楼不足1.6米的蜗居里加建阁楼、在一年365天没阳光照射的石库门房屋里怎么样满足全家人的基本生活?
尽头就是主人的家
鸟瞰近况图
居住困境
住不下,小朋友愈加长大,需要我们的空间。而且不论让爷爷睡柜子,还是让父亲打地铺,都非常不人道。12+12平方米,至少需要3个房间。房屋破旧,四处漏风,虫蚁横生。作为只有一面墙的极品房型,装修公司表示没办法解决。
家的厕所在一楼,不可防止要上下楼,对于腿脚不便的周渊来讲,非常危险。即使家没残疾人,这个楼梯也存在安全隐患。楼梯和厕所,都需要改造。
邻居要从家走,没隐私。邻居和周家其实是兄弟,但兄长已过世,嫂子和周家关系紧张,共用楼梯改造必然要经过邻居赞同,邻居是不是肯配合?包含借用外墙的几户人家,都或许会遭到装修的影响。这是改造史上最复杂的邻里关系。
孩子的童年非常委屈
二楼餐厅+厨房只有5平方米
二楼小夫妻的卧室
三楼房间除去老夫妻睡觉地方外堆满了杂物
和爸爸妈妈睡,血友患者父亲就要打地铺
孩子和爷爷奶奶睡,爷爷就要去睡背后的柜子里
爷爷睡的柜子
改造,一波三折
其实早在一年前王平仲就已来到周渊家有意帮他改造,但当时的他们遭遇了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原来,在周渊家的那个楼梯不只是自己家,还是邻居亲戚家的一部分,想要改造,还需要争得亲戚的赞同,问题恰恰就在这里,虽然是亲戚,这两户人家的关系却像敌人一样,想要获得亲戚的赞同可谓难上加难。但这并没难倒“暖男”王平仲,他不惜花费一年的精力,多次奔波,多次修改设计图,耐心的为亲戚解说设计策略,保证在不影响他利益的首要条件下改造房子,终于在王平仲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获得了亲戚的赞同。
委托人亲戚大赞王平仲
根据王平仲的设计图纸,工大家在三楼天台搭建了一条屋面排水的沟槽,俗称天沟,为原本一到下雨天就漏雨的房子排水。不料这条天沟却遭到了领居阿婆的抗议,甚至为了阻止这条天沟的搭建,阿婆还扔砖头去砸工大家。问题继续接踵而至,工大家告知王平仲,设计图中想要在房子内为行动不便的周渊装电梯的办法不可行,实质预留的空间没办法达到装电梯的需要;而因为房屋在九十年的历史中经过不断装修,房屋的测量一直出现误差,工程没办法正常进行。
设计师王平仲几近崩溃
设计团队第三陷入困境,不舍弃的王平仲熬夜赶制了新的图纸,先是将房子空间重新合理安排,再借助天窗的设计达到采光通风的目的,成功将昏暗的夹缝房变身阳光小屋。
委托改造的房型图
改造,七大手段
第1大手段:抬高地基+防水处置,彻底告别潮湿
这个家有三层楼,却只有三面墙,而且都没任何采光,房子极度阴暗潮湿,严重干扰了老人、孩子、患者的健康。此外,积水问题紧急,邻居们的煤气管道、水管、电线均集结在周渊家,线路老化,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王平仲通过将地基抬高来隔绝湿气,同时做了防水层处置。
第2大手段:"连体离别手术" 与邻居彻底分开
原有些空间中周渊的家与邻居相互交叉,生活遭到相互影响。故改造时王平仲分别给两家做了两个大门,两个楼梯,让两户人家完全隔绝开来。同时,也意味着两家要同时改造,困难程度更高更艰巨。
第3大手段:通风+采光 入口设计全透明玻璃
主墙是1.8米宽的非常薄的墙面,由木屑和石灰混合砌成,已经没办法再继续用。设计师将它改造为全透明玻璃,使之达到四个向度的采光,三个向度的通风。
入口可以看到电梯、楼梯与楼梯扶手变的照片墙,设计师特意将改建前的老宅模样装裱挂在斑驳的青砖老墙上,满满的历史与记忆。
一楼照片墙
二楼照片墙
三楼照片墙
第4大手段:安装液压电梯 保障患者上下楼安全
设计师太厉害了,不敢相信:居然还有电梯:周渊身患血友病,天天到三楼休息很不简单,总是是下去之后上不来,所以设计师在极其珍贵的空间中挤出安装液压电梯的空间解决了他下楼的难点。
40年了,首次不需要爬楼梯 太幸福了
第5大手段:屋顶开天窗 告别无光历史 每间房都有阳光
原有些天井不符合物理环境的需要,为了让原本没一丝光线的三层小楼的每一个空间都有采光和新鲜的空气,设计师将天井进行了适度移位。
第6大手段:新与旧的对话 保留老宅历史痕迹
老宅始建于1911年,到今天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设计师借助可用的建材装饰着新家。当时的青砖墙刻意保留下来变成新家的墙继续存在。
青砖·历史·1911
青砖·目前·2015
青砖盆景
原有只有1.2公分的地板通过设计师的设计摇身变为书架、灯具、带有周氏LOGO的门牌。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子喜欢画画,设计师将他对新家的想象画用老地板的材料,以木刻的形式展示出来。
是周家特有些门牌
王平仲亲手制作了周渊家特有些三盏灯,每层各有一个。他把树脂调成琥珀颜色倒入木头中间,干了之后便组成了这个家庭非常重要的软装之一。王平仲为这个系列的灯起名字“夹缝中的灯”,和整体空间相呼应,同时也是专门为周渊家特别定制的具备纪念意义的东西。
夹缝中的灯
第7大手段:老地板变身软装材料 洋气!
这次的改造是个大工程,要满足五口人的各自需要必然要花费不少。当然,设计师想到老建材的合理用可以适合的降低支出。譬如,三个男性的三把功能性椅子,与每一层的灯具等。
孩子子的多功能椅兼具收纳功能。老人爱做木工,工具多,设计师为他设计的椅子就有了不少储物格,打开折起来都便捷,易托拉,可以带到其他空间用。
二层爸爸工作椅
周渊不便外出工作,而且受伤会给生命导致危险,所以王平仲在三楼为其塑造了书房,在这里或许可以进行工作,或者继续他的财务工作,躺在特制的摇椅上,会舒服不少。
每层空间各司其职
一层楼梯
一层厨房
二楼有楼梯、老人房及老先生的工作区、厕所。
二层楼梯
二层老人卧室、客厅、餐厅
二层老人卧室、客厅、餐厅夜景
二层厕所
三层有主卧、儿童房、厕所、书房。
三层书房
三层厕所
三层主卧
三层儿童房
保障人的基本尊严 每一个人都有我们的空间
经过更改设计策略、协调改建时产生的各种邻里矛盾、梅雨季节大雨磅礴没办法施工等原因,新家还是如期完成了。
户外景观
回家的喜悦
对于周渊来讲,自己家的房屋是片区最差的,自己没办法外出工作让爸爸妈妈及老婆背负了生活所有重担而愧疚不已,同时老婆的心理也承受很大的重压。
回家的激动
给设计师一个大大的拥抱
对设计师王平仲来讲,空间的改造是为了保障人的生活及基本尊严而设计,要每一个人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分配,让老宅换发新的生机,无论是由天窗引进的自然光还是旧地板做成的灯具散发的光源,都有设计师的用意与隐喻。对这个家庭来讲,它们都是光明、期望与将来。
设计师 王平仲
王平仲 PING,出生于台北,英国伦敦大学建筑设计硕士,现任上海平元建筑装饰设计工程公司(PDS)设计总监。